米乐m64月8日—5月31日,以“国色天香亮丽都城”为主题的2023北京牡丹文化节在京津冀三地联动开启。各大展区品种展示、主题活动同样异彩纷呈,通过深入挖掘牡丹文化,吸引市民参观游览。
今年牡丹文化节首次联合天津市、河北省两地4个特色牡丹园参加,京津冀共设有13个展区,展出观赏面积6500余亩,活动规模为历届之最。其中,北京展区展出2500余亩、800余个牡丹品种,不仅有我国传统牡丹珍品,还有引进的国内外新优牡丹品种以及具有北京自主知识产权的“北京牡丹”新品种。
为充分发挥“北京花卉”产业链数字平台功能,创新升级“花卉+数字经济+生活场景”服务,今年首次举办牡丹云花展,同步展示各大展区牡丹品种和场景,结合“‘码’上有惊喜”打卡活动、牡丹深加工产品售卖、牡丹科普等活动增强市民消费新体验。
牡丹文化节期间,首次举办牡丹芍药种业创新暨产业发展研讨会,邀请国内牡丹科研单位、生产企业等相关人员,共同探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品种选育、衍生品加工及产业链跨界延伸等议题,推动国内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
牡丹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自唐朝起,牡丹就深受喜爱。唐朝诗人白居易在《牡丹芳》中描述“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意思是牡丹花从花开到花败只有20天,短暂花期可以让一座城池的人趋之若鹜。
2023北京牡丹文化节上,北京地区设置了景山公园、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北京园博园、花乡公园、北京世园公园、旧县镇妫州牡丹园、大榆树镇国色牡丹园、北京通州漷县集体林场等九大展区,共展出2500余亩、800余个牡丹品种。
来到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旧县镇的妫州牡丹园,这里的牡丹展示面积300余亩,涵盖10余万株、100多个品种,其中不乏“花王”“姚黄”“岛锦”等珍贵品种,游客置身花海,满目皆是繁花美景。
近年来,妫州牡丹园深耕牡丹种苗培育、四季盆景种植等领域,已成为集种植、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示范园区。
大榆树镇国色牡丹园同样位于延庆区,时下,园内中原牡丹、紫斑牡丹、凤丹牡丹以及日本牡丹、法国牡丹、美国牡丹等500亩牡丹和芍药、共650个品种绽放盛世之美,游人漫步牡丹园中,可尽享牡丹“盛宴”。
近年来,园区以打造“北京牡丹”品牌为发展战略,成功培育“京云冠”“京醉美”等3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牡丹新品种。“公司牡丹种苗销售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每年销售量增加20%—30%,出口订单从2万株增加到15万株,产值从200万元增长到500万元左右。”国色牡丹园负责人陶熙文说。
因牡丹花开而分外美丽的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内,也是游人如织,园内设置的多个拍照打卡地为游客提供了拍摄牡丹的最美角度。
世界花卉大观园的牡丹园共种植150多种、近3000株牡丹花,覆盖4个品种群、9个色系。4个品种即中原品种群、西北品种群、欧洲品种及牡丹芍药杂交种伊藤系列,9个色系为白、粉、红、紫、黑、蓝、黄、绿及复色。
景山公园的569种、2万余株牡丹已进入盛花期,涵盖了九大色系、十大花型,有国内珍贵品种西北紫斑牡丹109种、国外牡丹品种114种,以及包括皇家御园传统牡丹名品、久负盛名的洛阳牡丹和菏泽牡丹在内的中原牡丹346种。
傍晚来到景山公园,还可体验夜赏牡丹。在东门内牡丹品种园、后山主路设置478组照明灯,光影变幻的灯光可覆盖百余种珍稀牡丹,面积达3476平方米。古韵牡丹花海在观德殿红墙掩映与色彩斑斓的光影中充满国风美感。
景山公园夜赏牡丹活动还将赏花观景与牡丹文化相结合,打造晚间游园赏花新热点。在古建院落观德殿南门及两侧围墙设置图案灯,在红墙光影中为游客呈现牡丹绽放盛景,游客徜徉于中轴古建地标之中,不仅能欣赏到夜幕下国色天香的朦胧美,还能在古建光影中品读牡丹诗词歌赋,沉浸式感受牡丹与中轴古建相得益彰的文化韵味。
位于通州区漷县镇的运河牡丹园作为九大展区之一,“五一”期间有近十万人来此赏花观景。
在牡丹园东北侧,一片黄色的牡丹娇艳绽放,花朵直径足有成年人手掌大小。这种名为“海王”的牡丹,被称为“牡丹花王”。
漷县集体林场场长张大维介绍,牡丹花瓣怕水,如果长时间被雨淋花瓣很快就蔫了。为了照顾好“牡丹花王”,工作人员时刻关注天气,雨水来临,便第一时间为花朵套上袋子,摘袋子时也要小心翼翼地先将袋子上的雨水擦干净,浇水时要也保证水不淋到花朵上,尽可能延长花期,确保游人赏花。
花乡公园立足百亩牡丹园,在展示以“陪嫁牡丹”为代表的200余种、10万余株牡丹的同时,还举办了国风国潮体验活动。
“陪嫁牡丹”是花乡公园的文化传承。清康熙年间,固伦郡主下嫁蒙古贵族,康熙赏赐了一株公主最喜爱的御花园牡丹作为陪嫁米乐m6。这株牡丹是一株富贵红牡丹,当年就是由白盆窑村花匠送入宫中的。2021年,白盆窑村将“陪嫁牡丹”的分枝迎回故里。这次展出是“陪嫁牡丹”返京后首度亮相,共有3株。
除此之外,园内主展区展示的牡丹最大种植年份已达百余年,大部分年份达到10年以上,其中,黑色系的“墨海洒金”“黑豹”、绿色系的“绿幕隐玉”、复色系“岛锦”“花二乔”等都是稀有品种。
另外,在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米乐m6、北京园博园、北京世园公园还可以看到“明星”“迎日红”“荷花绿”“黄金轮”“大富贵”“粉池金鱼”“景玉”等牡丹、芍药品种。
2023北京牡丹文化节,除了北京地区的九大展区外,还首次邀请天津、河北两地4家特色牡丹园共同参与,活动规模达到历届之最。
位于天津市蓟州区东南部的京津国色天香牡丹园是目前北方地区最大的牡丹主题生态植物园。来到这里,阳光之下、山野之间,九大色系、十大花型的牡丹竞相盛开,种植面积达3000亩,展现“花中之王”的绝色神韵。其中,展示有大牡丹古树300余株,高达3米的百年牡丹王5株。
京津国色天香牡丹园总经理魏颖介绍,今年“五一”期间,牡丹园与杨津庄镇的民宿合作,吸引大批京津冀游客来牡丹园赏花、在新建的民宿度假。同期,园内以牡丹花为媒举办牡丹仙子巡游、牡丹书画展、摄影大赛等活动,展期持续至5月底。
在天津泰达植物资源库牡丹园,近500个品种的牡丹、芍药呈现出一幅花开正艳的艳丽图景。园内,众多游客举起手机忙着拍照,不约而同地发出同样感叹:“太美了!”
事实上,花开娇艳的牡丹在盐碱地上引种并不容易。泰达绿化科技集团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于璐介绍,牡丹园建于2013年,主要用于收集并筛选适宜盐碱地长期栽植的牡丹、芍药品种。经过多年研究,科研人员已筛选出了适合盐碱地生长的牡丹品种,总结出一套盐碱地栽植牡丹的技术体系,成功在牡丹园引种多个品种,涵盖九大色系、十大花型。其中,黑色的“黑花魁”和黄色的“海黄”极具特色,还有“爱丽丝”“黑宝石”“夕照”等进口品种和新品种。如今,泰达植物资源库牡丹园已成为天津市品种最多的室外牡丹展示园区。
本次文化节,泰达绿化科技集团研究中心安排科研人员讲解牡丹科普知识,包括牡丹品种分类、牡丹起源以及牡丹与芍药的区别等。此外,工作人员针对百姓最为关心的牡丹家庭养护问题进行现场教学,对适合家庭种植(包括盆栽和地栽)的牡丹品种进行一一介绍,从栽植、浇水、施肥、修剪等各个方面详细讲解牡丹的养护技巧。在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牡丹谷,成片的花田随着山形起伏错落有致,100余种、百万株牡丹争奇斗艳。这里种植观赏牡丹700多亩,既有“二乔”“姚黄”等传统品种,也有绿牡丹、黑牡丹等稀有牡丹品种。
据了解,峰峰牡丹谷曾是个资源日渐枯竭的老工矿区,2016年起,当地将打造全域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作为产业转型的第一主攻方向,先后投资60亿元打造了29个景区景点,实现了从矿区到景区的“颜值逆袭”。发展鲜花经济就是重头戏。
牡丹谷负责人于镇平介绍,牡丹谷由河北首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种植了九大色系观赏牡丹及油用牡丹。除了开发观赏旅游,还着力打造以牡丹种植及深加工为核心的牡丹生态种植基地,充分利用牡丹的根、籽米乐m6、花等,研制加工牡丹食用油、化妆品、医药产品,同时发展集生态旅游、特色牡丹餐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牡丹经济”。
时至今日米乐m6,“牡丹经济”发展模式已初见成效,牡丹谷面积近1000亩,牡丹籽年产量100余吨,景区年最大承客量可达20万人次,已带动周边130余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宏泰牡丹园位于河北省遵化市,是一家集牡丹芍药观赏、培育、繁育、销售等于一体的专类园。别看面积不大,只有20余亩,但这里汇聚了古今中外牡丹、芍药精品,既能看到传统品种“姚黄”“魏紫”“赵粉”“豆绿”,还能看到国外精品品种,如“莲鹤”“岛之藤”“长寿乐”等,以及由园主于文龙自主培育的新品种“喜乐之心”“和平之光”“圣诞之乐”“水晶喷泉”等。
于文龙介绍,历时16年,去年成功育成了与古书记载相吻合的古老名贵品种“金带围”。该品种花朵为红色,上下两朵花重叠在一起,中间一圈金黄色花蕊,好似金腰带缠在中间。“我们让这一古老的传奇之花再次绽放在人们的视野中。”
2023北京牡丹文化节期间,北京世园公园还同期举办了2023年牡丹、芍药种业创新暨产业发展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牡丹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牡丹资源评价与开发的最新进展、油用牡丹栽培技术研究与产业发展以及北京市花卉种业创新、推广与应用等主题进行研讨。
“种业是牡丹产业发展的基础。”北京林业大学牡丹国际研究院教授成仿云提出,构建牡丹产业链体系既包括对种质资源开发的原始创新工作,还包括种苗生产、示范推广的种植栽培工作,以及对种子进行收集、加工、营销的引导工作。
成仿云表示米乐m6,传统的牡丹杂交选育周期长,一个品种的育成需要11—13年的时间。近年来,全国多所高校尝试将传统选育向分子育种方向转变。
目前,由成仿云带领的育种团队已在北京延庆培育出多个牡丹新品种,包括花油兼用新品种“京红”“京优满”、观赏牡丹新品种“京云熙”“京山云岫”“京粉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亮生基于多年研究,分享了牡丹全株利用相关的基础研究进展。在他看来,国色天香的牡丹全身是宝,除了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还具有油用、药用和综合开发利用等价值。
王亮生表示,牡丹花粉享有“微型营养库”的美誉,富含氨基酸、VC、植物甾醇等活性成分,具有营养与药用价值。团队针对“黑天鹅”“百园红霞”“巴茨拉”等6个代表性牡丹、芍药品种,进行全花抗皮肤光老化功能评价,共鉴定出26种类黄酮化合物;对芍药属19种、2亚种、50个种群的种皮进行提取发现,芍药属中相关成分含量差异显著,未来可用于开发抗老年痴呆的药物。另外,团队系统研究了372个牡丹品种的牡丹根(牡丹皮)代谢组变异,进一步筛选了5个潜在品种,它们具有高含量的单萜苷、单宁和丹皮酚。
“对牡丹全株利用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理论构建,可为牡丹药用、茶用、妆用、饲用等专用或兼用的品种选育、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产品标准制定等积累基础数据。”王亮生说。
河南科技大学牡丹学院教授侯小改表示,牡丹开发前景广阔,现阶段已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但牡丹种业创新工作仍待加强,表现为特色化、功能化品种缺乏,如特早花、特晚花、花期长的品种仍缺乏,宜盆栽、切花、油用、药用的品种缺乏,牡丹产业科技支撑力不够,牡丹产品科技含量不够高、一些牡丹产品同质化程度严重。这些问题制约着牡丹产业的发展,也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全国花卉科技研发高地,北京花卉品种创新实力可圈可点,近年来,重点打造了一批“京花”品牌花卉种业。为支撑“种业之都”建设,北京市2022年出台了《北京市种业振兴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北京市种业振兴实施方案》,延庆区以北京世园公园为核心,整合世界马铃薯大会园地和世界葡萄博览园等资源,制定林果花草蜂药种业创新孵化基地建设方案,成为集产、学、研、展示、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种业创新孵化基地。
延庆区地形地貌独特,三面环山、一面向水,山区和平原气温多样性明显,有助于引种、驯化、繁育和栽培多样化的特色园艺品种。近年来,延庆区持续加强包括牡丹在内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延庆独特的区域气候和土壤特别适合牡丹生长繁育,在大庄科乡董家沟村现在还保存着一株明代牡丹,是全区传承牡丹文化的重要标志。目前,延庆牡丹芍药种植面积达1600余亩,涵盖600余个品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36个,年产优质牡丹、芍药种苗20余万株、切花130万枝,已经成为北京牡丹芍药产业聚集发展区,拥有华北地区最丰富的牡丹品种资源。
今年,河南省洛阳神州牡丹园向延庆区旧县镇政府赠送5个观赏牡丹新品种。这些远道而来的珍贵牡丹落户延庆,将扩充延庆牡丹品种,双方也将在新品种培育、技术保障、规划运营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
“从一株牡丹苗变成一片牡丹花海,不可能一蹴而就。”成仿云说,在这段过程中,需要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并提供相应的技术保障,还需要企业参与其中推广,多方合力才能共同助力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