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博会:现代科技为园林艺术注入新生命米乐m6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1-12 14:28:25    浏览:

[返回]

  米乐m6中国园林网5月24日消息:如果说园林是一种美,科技则是一种力量。2013年5月18日,在北京丰台永定河西岸盛大开幕的第九届国际(北京)园林博览会,不仅是一道美得令人窒息的风景,还是一场科技的饕餮盛宴。自古以来,园林是中国人对于理想居所的寄托,借无数能工巧匠之手,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美学和建筑技艺。如今,我们有幸在承传古典园林之美时,以现代科技为园林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

  永定河西岸,科技不仅诠释现在,也连接着过去和未来。上个世纪还碧波荡漾的北京市母亲河,在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备受创伤,几近全部荒废。在北京园博会前后,通过对永定河进行生态修复,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绿色发展带,让古老的河流恢复了生机。园博园位于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的核心区域,从园博园的前期规划设计、中期施工建设到后期绿化美化,整个过程、每个步骤都充分贯彻“和谐、创新、生态”的理念。未来,这里将成为北京人的一处“绿肺”,并带动沿河经济的持续发展。

  锦绣谷,一个令人浮想联翩极具武侠感的地名,拥有着人间仙境般的景色。春天的锦绣谷,繁花满枝,红云朵朵;夏季,花团锦簇,绿茵覆盖;秋天,漫山秋色米乐m6,层林尽染;冬季,苍松翠柏,迎风傲雪。晓月、叠翠、夕照、晴雪、秋波、春阴、烟树、趵突八大景观齐集谷内,锦绣谷的绿化面积达24.3公顷,从北京园流出的溪水蜿蜒而来,到燕台大观下逐渐壮大成跌水瀑布,汇入锦绣谷,在谷中形成7000平方米的水面。

  可是,谁能想到如此令人惊艳的锦绣谷原为永定河河床的一部分,曾作为采砂场,后又成为建筑垃圾填埋场,至园博会筹建仍留有一个面积为10公顷、深达30米的大沙坑。为此,锦绣谷在设计时,充分利用既有地形,将现状垃圾填埋场改造为下沉式景观花园,取传统的“燕京八景”之精髓,内设大型山石叠水、花卉瀑布等景观,成为北京园博会生态修复的新亮点,完美诠释“化腐朽为神奇”的生态理念。

  本届园博会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打造“中国园林科普基地”。而智能喷灌、立体绿化、环保土肥、新技术培育等园艺新科技的应用,则为这个植物王国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色彩。来到这里,游人们既可一睹各类奇花异草的魅力,又可以学到丰富的园艺科技新知识。

  “园林城市美丽家园”,科技无疑是这座城市园林的幕后英雄。数千万株乔灌木、花卉在园博会上争奇斗艳,它的背后是良种培育、环保土肥、智能喷灌等园林新技术的应用。于是,我们在园博园里看到了岭南枝叶粗大的芭蕉、棕榈、桫椤,塞北耐旱、耐寒的胡杨米乐m6、旱柳、红柳,江南特色的红叶石楠、桂花,东北黑土地上生长的云杉、白桦,西南亚热带的凤尾竹,华北地区的油松、银杏,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欧洲、西亚、南亚、东南亚的各样奇花异草

  在北京园博会筹办之初,主办方就对园林绿化制定了“适地植树”的原则,同时提出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要求,最大限度体现植物的多样性。而大量园艺新科技、新材料的应用,不仅让园博会顺利遵循了以上原则和要求,更实践了本届园博会紧扣时代特征,进行园林科技创新的理念。

  这些新技术当中,有锦绣谷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智能化灌溉系统,有上海园的容器绿化、混凝土绿化、栽植基质、墙面及屋面绿化、特殊环境绿化等众多先进的园林绿化工艺,有成都园在国内领先的袋装化栽培、控根器技术,有武汉园独特的雨水收集净化技术在这些高新科技支持下,本届园博会最终给游客们呈现出了一个奇异的植物王国,美丽多彩的园林世界。

  能源无疑是北京园博园的“动脉”,从最常见的路灯、电动车、电子屏,到游客置身其中的空调系统,它们都需要能源来驱动,而本届园博会不仅仅停留在解决能源供应这一层面上,更以生态优先、绿色循环理念为先导,成为新技术、新能源合理利用和展示的窗口。

  在园博会的主展馆里,冷热电联供系统能够将天然气的利用率提高5%-10%;在主展馆门前,风能会被转化储存起来供照明使用;在部分服务区和办公室里,地源热泵系统取代了传统的中央空调;在一些门区屋顶上,光伏电板正将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

  从天空、屋顶到地下,这些项目充分利用了园博会现有的地理和资源条件,经过科学规划和创新设计,可以说在园博园中实现了能源结构的合理化以及能源利用的最大化,无论是单个项目还是整体建设思路,对于我们建设生态环保型社会都有重要示范意义。

  在园博会里展示的所有绿色能源项目米乐m6,它们都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从外在要求来说,它们要达到和园博园中现有环境的有机融合,从内在要求来说,它们不仅是为了“尝试”而“尝试”,而是要在科学论证和规划的基础上,切实发挥出新能源项目的功效。

  我们相信,建设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一定会成为大家的共识,绿色能源不只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而是我们的必经之路。北京园博会里发出的这些“光和热”,将会传播得更远。

  建筑是北京园博会的灵魂。也正是科技打造的各色建筑奏响了“绿色交响曲”。为了举办一届低碳、环保的园博会,北京园博园里形形的建筑都采用了不同方式,向全社会推广绿色生态环保理念,集中展示园林节能环保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以及再生水、太阳能米乐m6、风能等低碳环保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除了低碳环保的理念之外,园区的建筑又集中体现了民族精神。永定塔、主展馆和园林博物馆作为整个园博会的三大核心,在游览观光、展览展示、论坛交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作为建筑本身,也与一轴、两景区、三地标、五展园的规划一同构成集中展示我国园林事业新成就,以及园林艺术全貌和发展的空间。为实现将北京园博会打造成绿色、低碳、生态建筑的建设目标,这三大建筑运用了大量的新材料和新科技,可以说是中国建筑科技领域最新的成果展示。

  如“生命之源”主展馆,通过在冷热电联供系统、雨洪利用系统、新型LED显示系统、风光互补充电系统等七大系统中的各项节能设计上大量应用现代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充分挖掘了公共建筑的节能潜力。主展馆参观流线清晰流畅,并且通过功能的合理组织提供给不同爱好与需求的观众多种灵活参观流线的设计。技术设计上,贯彻了“绿色低碳”的理念,采用多项节能环保技术,力争降低日后运营费用,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各个省市和地区的展园也星罗棋布地点缀在园区之中,它们各具特色,集中体现了中国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差异,形成了中华特色建筑的大荟萃。

  园博会不仅要打造“中国园林科普基地”,而且运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半导体照明工程、园区三维全景展示管理平台、古画三维动态复原、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TD-LTE(业内人士称为“准4G标准”)等新技术,也成为闪耀在园博园中的科技亮点。

  计算机交互技术的迅速发展,引发了媒体技术的变革,从近几届园博会的展示技术变化来看,新媒体技术的展示方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开始替代以实物为主要载体的传统展示方式。园博会科技成果展的众多成果通过虚拟成像、视频与互动感应装置呈现出来,使参观活动集沉浸感、互动体验和娱乐性于一身。

  在主展馆,一幅元代《卢沟运筏图》吸引了游客的目光,此图堪称《清明上河图》的姊妹篇,它利用了3D等高新技术,使用数字科技让图像动起来。图中心是一座11孔桥,桥栏顶端都雕刻着幼狮,桥下木筏顺流而下,岸边还有许多木材正等待捆扎成筏,两岸店铺林立,桥上、路上行人、车马往来不绝,画面技术让人称赞不已米乐m6。

  园博园这方小天地,也是我们重新定义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所给出的答案之一。在资源和环境面临制约和挑战的当下,我们需要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降低社会经济系统对环境的损害,构建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既是国家战略,也是对每个公民的要求,而这其中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园博会恰恰是一个展示绿色科技的窗口,让更多人感受科技之美;也让绿色环保的理念,从这里播撒出去。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