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米乐m6汉市园林和林业局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8-02 19:22:14    浏览:

[返回]

  米乐m6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考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努力为武汉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当先锋打头阵、担当主力军贡献绿色力量。

  1.强化资源管理。立足生态禀赋,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全市湿地保护与利用发展规划。开展湿地资源动态监测,分批发布一般湿地名录。积极推进沉湖湿地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升后官湖、藏龙岛、杜公湖等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水平,增强湿地生态功能。规范小微湿地管理,逐步健全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基础、湿地公园为主体、小微湿地为补充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2.实施保护修复。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修复,重点实施沉湖、上涉湖、东湖、涨渡湖、草湖等湿地保护修复,推进香炉山等郊野湿地公园湿地修复示范建设,建成小微湿地10处。

  3.加强交流合作。申报成立城市湿地保护与发展国家创新联盟、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武汉研究中心。参与国际湿地城市市长圆桌会议、青年论坛,持续擦亮国际湿地城市名片。探索设立武汉湿地培训基地,加强智慧湿地研究与应用,系统提升湿地专业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4.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坚持拉长板、补短板、固底板,对照住建部《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选管理办法》要求,巩固提升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风貌特色4类目标18项指标,积极做好住建部现场考评迎检准备工作。

  5.完成园林绿化提升三年行动。以园林绿化“十大工程”为抓手,以优化城市绿色空间为中心,不断完善绿地系统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滨江环湖临山精品园林景观,新建绿地800公顷。

  6.奋力建成千园之城。锚固“两轴两环、六楔多廊米乐m6、北峰南泽”生态框架,以构建五级公园体系建设为核心,推进体育主题公园、儿童友好公园等专类公园建设,加强公园绿地适儿化、适老化改造。新改建北洋桥中央生态公园、后襄河公园等10个城市公园,汉阳门、东沙片区等100个口袋公园。到2024年底,全市各类公园力争达到1000个以上,实现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园。

  7.实施降温增绿行动。推进岱家山文化公园等绿地冷源试点建设。完善城市绿道体系,重点打造东湖绿道三期、环汉口绿道二期、东西山系生态人文廊道示范段等精品项目,建设绿道105公里。积极推进林荫大道“绿链”建设,建设林荫路110公里。通过串珠成链、织链成网,构建蓝绿交融的生态网络,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通过建筑垂直绿化、屋顶绿化、桥梁绿化等多种立体绿化方式,提升植被覆盖率。

  8.推进花漾江城。建成南泥湾大道等20公里月季花带快速路,实施芳草路等26条樱花、紫薇特色路改造。通过建设特色花漾街区、花园路口、专类花园等,持续扮靓江城。

  9.加强造林绿化。以长江高水平保护国土绿化提升专项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掘造林绿化潜力,完成植树造林2万亩,确保带面积下达,带位置上图,科学精准造林。

  10.建设国家储备林。启动建设新洲区、东湖高新区国家储备林10万亩,通过集约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培米乐m6、中幼林抚育等方式,大力培育中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长周期大径级用材林。

  11.提升森林品质。开展马尾松纯林、油茶低效林、退化林修复等更新改造,提高森林抗性,实施中幼龄林抚育8万亩,提升森林质量。建设国土绿化质量提升市级示范项目1100亩。

  12.推进荒山绿化。实施宜林荒山绿化,黄陂区、新洲区各完成荒山绿化2000亩、574亩。认真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武汉市破损山体生态修复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加快实施坡面治理、覆土绿化等工作,全面推进破损山体生态修复。

  13.发展林业产业。持续培育壮大森林生态旅游、花卉苗木、木本粮油、林下经济四大产业,新增省级林业龙头企业6个以上。积极推进油茶产业扩面提质增效,新造油茶1.4万亩、低改油茶1.1万亩,促进林农增收致富。

  14.助推和美乡村建设。充分挖掘乡村绿化美化空间,做优“村增万树”品牌。坚持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乡土珍贵树、花果树、色彩树等,建成“村增万树”示范村、标准村120个。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森林乡村8个,提升村庄绿美水平,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15.推深做实林长制。压实森林资源保护主体责任,完善“四级林长+护林员”责任体系。加强护林员队伍建设管理,完善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模式。全面深化“林长+检察长”“林长+部门”联动机制,拓展协作范畴。优化完善林长制督查考核方案,充分运用考核结果,不断提升基层林长履职能力。推广应用林长制智慧平台,提升林长制工作信息化水平。

  16.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水平。启动森林资源即时监测,加强森林督查。做好林草湿荒普查相关工作。严格执行林地定额管理、用途管制和林木限额采伐管理等制度,确保项目建设合法合规。推进森林经营示范样板建设。抓好生态公益林、国有林场管理,加强生态补偿等专项资金检查。做好森林资源冰雪灾害处置恢复工作。积极推进森林保险。

  17.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底线。实施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项目,新改建森林防火应急道路53.2公里;实施生物防火阻隔带建设项目,建设生物防火阻隔带54.8公里。扩大防火宣传、严格火源管控,完善“空天地人”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体系,加强防火物资储备配备及防火巡护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预防和早期火灾处置能力,确保全年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内。

  18.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深入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落实“分区防控、分类施策、精准施治”,完成年度松材线虫疫木清理等任务。健全市域森林安全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红火蚁、美国白蛾等有害生物监测、检疫和防治,确保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指标范围内。

  19.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持续做好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及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启动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米乐m6。开展越冬水鸟监测、候鸟迁飞保护及重要栖息地管理。推进陆生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发挥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违法行为联席会议作用,持续开展“清风行动”等专项检查。

  20.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指导各区开展古树名木养护管理,落实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责任,开展巡护检查、技术指导、抢救复壮等。实施古树资源保护示范项目,组织开展武汉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及保护对策研究,探索购买全市一级古树、二级古树保险。

  21.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落实全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推进保护地规划编制完善及勘界立标,常态化开展保护地考核评价,加强保护地建设修复和监督检查,按要求完成保护地疑似问题线索核查。

  22.推进精细管养。加强园林建设全过程管理,不断完善园林绿化建设和养护市场诚信体系。强化源头治理,下足绣花功夫,深入开展行道树修剪、植物病虫害防治、大树亮化设施松绑等专项整治,提升道路绿化精细化养护管理水平。

  23.实施“一路一策”。坚持市区联动、市抓示范、以区为主、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按照“一路一策”道路绿化品质提升导则相关标准,实现发展大道等80条道路绿化品质提升。新栽补栽行道树2万株。

  24.强化考核培训。修订武汉市城市道路及重要节点绿化管理考评工作方案,健全以评促管机制,全面推进监督考核科学化、标准化。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全年组织养护管理专业技能培训不少于20次,提升全市园林绿化队伍管养技术水平。

  25.提升公园管理水平。组织开展精致公园评选,不断加强公园植物养护、设施维护、园容卫生、游客服务。创新“公园+”多元融合发展模式,开放共享公园绿地17个,复合利用公园绿地建设体育设施100处以上,以“在公园遇见美好”为主题,举办公园文化季活动600场以上,提升公园品质、激发公园活力、丰富公园功能。

  26.推进雨雪冰冻灾后恢复工作。树牢“一盘棋”思想,尽早实施、分类施策、社会参与、远近结合,全面摸排全市园林绿化受损情况,完成倒树断枝清理、植物修剪补植等工作,逐步优化全市乔木种类比例。制定园林绿化极端天气应急工作预案,完善绿化养护服务政府采购评分标准,更新绿化养护机械设备,强化技术管理,提升高温干旱、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极端天气应急处置能力。

  27.加强资源化利用。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加快探索建立符合武汉实际的城市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体系,进一步提升园林绿化垃圾的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28.持续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擦亮“绿动武汉”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品牌,持续推进“互联网+”模式,强化绿色积分应用,大力宣传推广八类尽责形式,依托绿色驿站、城市公园、湿地、林地等场所,全年组织各类尽责活动不少于300场,群众义务植树不少于3万株,营造爱绿护绿良好氛围。

  29.深化绿色驿站品牌建设。强化线下线上双平台,深入推进绿色驿站进社区,完善“绿小武”线上服务平台,新建绿色驿站110个。探索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实现全市绿色驿站监管指导全覆盖。拓展专家库、社区园艺师库、园丁志愿者库,开展植物医生进社区、绿色驿站系列评选等活动,运用公益宣传矩阵,强化示范效应,广泛发动公众参与,不断提升社区绿色指数和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推动园林式小区、花园家庭等绿色创建活动,培育社区绿色文化。

  30.开展花事活动。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举办世界花园大会武汉分会场、第41届金秋菊展等系列花事活动,彰显“花漾武汉”特色,拓展园林文化内涵,丰富市民绿色生活。

  31.做强自然教育品牌。充分发挥湿地公园、森林公园、专类公园等资源优势,加强全领域自然教育阵地建设。依托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持续开展“自然通识课”“湿地小卫士”“森林小卫士”等品牌活动,拓展科普活动影响成效,擦亮全国自然教育活力城市名片。

  32.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数字园林建设米乐m6,建成园林和林业自然生态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一期),积极谋划二期项目建设,开展园林和林业数据资源更新调查。

  33.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同自然资源部门做好林权管理职能移交、流转合同监管和信息共享工作,推进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林地经营权分置改革,支持适度规模经营、林业产业和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米乐m6、百姓富。支持东湖高新区、新洲区打造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示范区。

  34.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围绕国土绿化、湿地保护修复、园林规划、植物种质资源利用开展课题研究,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和实用技术科普推广力度。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等科研院所深入开展合作,优化完善行业技术标准体系,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加强新优花卉品种研发等科技攻关,加快释放创新驱动效能。

  35.加强法治建设。以习法治思想为指导,强化法治园林和林业建设责任,推进落实《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法治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深化城市绿化立法调研,探索湿地保护立法机制,依法加强行业监管,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组织开展行业法制大培训。

  36.强化资金保障。以预算监控和内控建设为主线,从快提高财务效能,从细规范财务管理,从严防范化解风险。积极拓宽筹资渠道,服务园林和林业事业发展大局,全力争取中央、省、市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绿化和生态保护修复。

  37.加强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坚持抓学习强思想,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化拓展争创“新时代英雄城市先锋队”等主题实践活动,打造特色机关党建品牌。实施曾畈村“和美乡村共同缔造”项目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38.加强作风纪律建设。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细则精神,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持之以恒纠治。坚持纠树并举,组织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深化拓展巩固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等活动成果,建设清廉园林。紧盯行业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对象,开展政治监督、专项监督、日常监督,不断优化园林林业政治生态。

  39.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从严从实管理干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选齐配优基层领导班子,切实增强整体功能。持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安排多岗位、多领域、多层次锻炼,促进干部能力提升,激发干事创业新活力。强化人才储备和关心激励,加快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继续做好行业内专家及先进典型评选工作,培育园林和林业行业的专业领军人物。

  40.抓好安全生产和平安建设。持续推进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整治。严格执行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常态化开展本单位和行业领域国家安全、防范、扫黑除恶、禁毒宣传、矛盾化解等工作。持续深化“平安单位”创建,妥善处置涉稳问题,提高信访事项办结质效。做好机要保密、档案管理等工作,切实保障安全稳定。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