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4月18日至5月11日,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林家营造团队奔赴新疆乌鲁木齐市,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深入社区、校园、医院甚至是菜市场,通过城市微更新方式尝试“重建附近”,将共建花园的“南京经验”移植到乌鲁木齐市的老小区中,并结合当地社会空间特色,生成具有特色的花园共建“工具包”,推动城市社区公共空间自发性更新,打造乌鲁木齐市首个较为完整的公共参与式社区花园。
2023年12月底,同济大学、南京林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及新疆多所高校联合发起2024开放式毕业设计。一个名为“基于第三空间的社会修复实验——乌鲁木齐市微更新参与式规划设计”的课题应运而生。
课题发起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刘悦来,同时也是一名援疆专家,眼下正在乌鲁木齐城乡规划管理局挂职。早在2014年,他就发起了自然教育组织“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简称“四叶草堂”),他带领四叶草堂团队和居民一起进行社区营造,在边角隙地中实现城市居民归园田居的梦想。随后,“四叶草堂”走出上海,在广西南宁、湖北宜昌米乐m6、河南信阳等地落地,逐渐探索出一套可以在其他城市复制推广的社区花园共建模式。
不谋而合,南京林业大学的“林家营造”也在积极为城市人构建起一方“瓦尔登湖”。林家营造主要由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师生组成,他们对花池、斑驳墙面以及老旧电箱进行艺术化处理与更新改造,将杂乱随意的矛盾空间打造成户外“植物展览馆”,以参与式共建方式为核心,在南京红旗新村、爱达花园等地设计并落地了一系列公共参与式社区花园。
这个模式能否在3000多公里之外的乌鲁木齐落地生根?今年1月,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副教授杨艺红带着团队踏上了西行之路,在乌鲁木齐零下二十摄氏度的寒风中,他们用脚步对城市进行前期调研。与一般游客的Citywalk不同,作为设计专业的师生,他们没有去名胜古迹,而是更关注城市的建设肌理,感受街头的烟火气,他们还与北漂归来的咖啡店老板聊城市,聊他们的梦想。杨艺红说,团队的每一个人都跃跃欲试地张开双臂想尽快融入其中,睁大了眼睛,无比敏感地探寻这座城市更多“重建附近”的可能。
最终他们把目光落在了三工街道三工社区的东风花苑。这是散落在这座城市里极其普通的一个社区,同时也刻着深深的时代烙印。小区原来是东风新疆汽车厂职工大院,2013年原有汽车厂搬离,占地约14公顷的住宅区交给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公司管理,目前三分之二的居民是后来通过购买二手房产或租赁的方式居住在此。
“这部分居民对于东风花苑社区的历史记忆十分模糊,与社区里的情感互动也不多,可以说面临着由于社会人口快速变迁而导致社区‘消亡’的风险。”杨艺红说。
4月中旬,林家营造负责人吴东辰带着部分成员再次从南京远赴乌鲁木齐的东风花苑,没想到米乐m6,带着满满改造与更新热情的他们,一来就被泼了冷水。大老远从南京到乌鲁木齐来更新我们的老小区,他们图什么?想干什么?社区、物业刚开始对这群南京师生的改造计划心存疑虑。
“我们利用自己是第三方介入的特殊身份,反复把在南京营造的社区共建花园展示给他们看,同时承诺不会大刀阔斧改变现有格局,甚至‘鼓吹’这是一个改变他们生活的‘大项目’,整个社会层面都很关注。”在团队不厌其烦地解释和苦口婆心地沟通下,社区和物业终于松口“试试看”。
得到这两方的认可,团队长舒一口气,不过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以老人和小孩为主的老社区,竟然对在小区里增设一座花园反应比较冷淡。
为了最大程度调动一老一小的共建参与积极性,团队制定了为期一周的“放学后1小时”系列活动,简单说来就是带着社区里的孩子变着花样地“玩”。
“我们组织孩子在废旧轮胎上,在砖块上进行彩绘,为后面的花园营造进行准备。”吴东辰透露,“一位名叫阿布都拉扎依尔的小朋友,参加完我们两次活动后,就说‘太有意思了’!他跟我保证,说花园营建的时候要带自己的一帮兄弟来。我们也没放心上,但后来他真的叫了四五个同龄的小伙伴一起来干活。”
团队还在小区里走访老年人征集小区故事,为小花园里的文案做准备。与此同时,一些居民也被林家营造的活动感染吸引,主动加入这项针对自己从小长到大的老社区的花园营造活动中来。
“这个小区始建于1958年,你们看到的这个1号楼就是小区的第一栋房子。”恰巧从内地回家乡探亲的居民刘伟成了“小区导游”,50岁的刘伟领着孩子们找寻他当年就读的幼儿园、父亲工作过的新疆汽车厂,还有工厂医院的老房子……“你们知道吗?在半个世纪以前,我们这个小区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刘伟说,当年大量年轻人从全国各地来到新疆,他们在最美好的年华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你们脚下的这片区域以前是乌鲁木齐的机械工业区,有不同种类的机械厂以及家属宿舍,现在好多都没有了,我们的东风花苑社区其实就成了那个年代最后的建筑遗存。”刘伟说,他想让孩子们重新认识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社区,想告诉他们,这里并不是一下子生成的,它是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慢慢生长起来的,“想让孩子们体会到社区建设背后一代代人的不易与价值”。
通过打捞、重拾东风花苑的历史痕迹,孩子们慢慢对建设一块社区花园的意义有了更多的理解。社区里的老人们回味着记忆中的“如歌岁月”,也开始期待起一座美好的花园。
而团队也在与各方面不断地碰撞、摸索和讨论中,成功融入社区,并最终选择把小区中央车行道边、临靠47中学的一片废弃闲置地作为改造场地。“每个人都很激动,能不能把这个200多平方米的废弃之地变成老人孩子们的‘梦想之地’?”吴东辰说。
改造正式开始,“变废为宝”是团队最重要的思路。此前在“物物交换集市”上跟居民置换来的各种废弃物品展现出了强大魔力。废轮胎、旧木门、用过的玻璃瓶都被各色颜料和艺术组装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清理现场、测量定位、基础施工、种植花草、布置装饰……小花园从建造伊始就随处可见多方参与共建的“痕迹”。据杨艺红介绍,他们结合新疆当地特有的种植作物和场地功能需求,为小花园设置了不同的功能空间,整体以螺旋香草塔为中心,形成向心的环形空间,场地外侧基于现有的蜀葵、香椿树等植物设置了一米花园和一米菜园,从而形成花园展示面。
“入口景墙采用风干房(新疆特色砌筑构筑)砌筑方式,结合小区和东风汽车厂的历史,设计了亚克力标识牌米乐m6,还将南京带去的木头人手工进行景墙装饰。”除此之外,杨艺红介绍,通过高低设计和模块组合形成儿童艺术展示区、图书漂流区以及花园打卡墙等空间,右侧空间还结合老人搭建的棚户和鸡舍打造了互动边界,增强花园空间的趣味性。
“建造螺旋塔使用的砖块找不出来几块干净的,孩子们在上面几乎写满了名字、画满了图画。”吴东辰清晰地记得,孩子们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一把旧吉他,“其实那把吉他已经坏掉了,但是一个孩子还是用它弹出了自己心里的歌曲,其他的孩子就围在旁边,边和水泥边跟着哼唱,就像正在开一场篝火晚会。”
在花园设计中,团队特意设计了一个孩子们心心念念的篮球场。当初为了缓解小区停车难的问题,篮球场被改造了,而篮球筐则被拆除了。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心愿,团队用铁丝绑了一个篮球筐,还特意给孩子们开辟出一块小小的场地。这个简易的篮球场回归后,孩子们激动无比。
除了林家营造团队,在花园工地里,工作人员、高校联盟大学生、当地青年社区规划师志愿者随处可见。小区居民更是一有空就来搬砖砌墙,有的陪着孩子们绘制插画,还有的送吃送喝,让店家把一箱箱矿泉水和面包搬到现场,连姓名都没留下。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持和营造这座承载幸福的小小花园。
一周过去,一块曾经废弃的沼气池蜕变成了花园。“借着营建一个‘附近’花园的契机,增强了大家之间的交流,也慢慢地改变着这个社区的情感联系。”让杨艺红印象深刻的是,孩子们在建造花园的过程中,发愁犯难香草螺旋塔的围墙怎么砌才能垒成圆形?平时“不问事”的八十多岁的老居民站了出来,手把手带着孩子们解决了难题。
每当夕阳西下,一组组太阳能小夜灯在地面织出点点星光,景墙和绿植相互辉映,薄荷的清香清凉怡神,人们在小花园的林荫小道上“拾光”漫步。
“景墙是一砖一瓦砌起来的,插图是一笔一划描上去的,植物会缓慢但从容地生长起来,一盏盏灯很小,光线微弱,但照亮的是整个社区。”王冰莹是当地青年社区规划师志愿者队“乌龟营造”的发起人,她和团队也参与到了这次改造中。
花园里的花蔫了,太阳能的照明灯坏了……居民们像是约好了一样,从家里接好水,拿上工具去维护修理;孩子们也总爱围在四周玩,他们兴致盎然地在花园里找到自己的“作品”、名字,还有当时一起种下的植物。
先天听力障碍的4岁女孩迈雅(化名)不再“蜗”在家里看电视,她戴着助听器,每天傍晚都会跟着外婆来到小花园嗅嗅花香,摸摸植物,“听听”鸟叫,感受着属于她的花园世界;“篮球场又回来了”,瑞法缇·热木和小伙伴们在简易篮球场上挥洒汗水米乐m6,也感受着青春的欢乐与自由……吴东辰说,大家通过身边一个非常微小的改变,感受到了生活环境,甚至是生活诉求的小满足、小确幸,“我想这应该就是‘重建附近’的体现和意义”。
“东风花苑的社区花园建设,在潜移默化中拉近了社区、物业和居民的心理距离,希望这样的花园未来越多越好。”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新市区)三工街道三工社区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小花园“点亮”的是社区里每一个人的内心,重建的也不仅仅是空间,而是人与空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王爷爷原本因为荒地违建和社区闹得很僵硬,后来他加入了小花园的改造后,王爷爷发现通过沟通很多事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以至于后来,社区喊王爷爷去开议事会,他都会换上干干净净的白衬衫,精神抖擞地去开会,甚至还自发担任起小花园的‘管理员’。”杨艺红说,从早期将废弃物堆放在社区违建里,到如今成为小花园的看护者、维护者,对于王爷爷这样的老居民来说,也是一种新的身份认同和对于社区更深的情感记忆。
这座小花园改变的远远不只是身在社区里的人,它也让改造者吴东辰重新找到了“自己”。作为2023届本科生,吴东辰去年毕业时陷入了对所学专业的迷茫。“而在社区花园建设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很真实的人,与他们交流米乐m6,他们会让我觉得自己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从中获得了力量,我感受到自己所学的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专业。”吴东辰透露,接下来他将留学深造,“对,学的还是风景园林相关的专业”。吴东辰自信地说道。
而东风花苑的故事仍在延续。“最近,一位患有癌症的阿姨利用‘社区花园’的模式,在她居住的小区附近的边角地带,种下了一棵代表希望的苹果树。”吴东辰介绍,乌鲁木齐很多社区在了解和参观了东风花苑社区花园后,也陆续改造了一些边角地带,“未来,我们希望社区花园的建设能够形成‘工具包’式的操作模式,让有需求的社区可以依葫芦画瓢,方便操作”。
“今年我们城乡规划管理局将选择100个家门口的‘沉睡空间’,通过‘花开乌市’社区花园营造活动,带领大家以城市微更新方式激发空间活力。”刘悦来透露。
城市有机更新没有终点,无论是在乌鲁木齐,还是在南京,精细的“绣花针”期待更多打动人心的成果,更期待的是,在“重建附近”过程中每一个人的改变。